本文摘要:数据来源:南方周末实习生王静怡、郑育杰采访、搜集信息 (李伯根/图) 北京市对外营业的合规温泉单位不到30%。
数据来源:南方周末实习生王静怡、郑育杰采访、搜集信息 (李伯根/图) 北京市对外营业的合规温泉单位不到30%。华东地区60%-70%温泉单位都没有办理采矿权证。
大量开采导致北京地区地热水位每年以1.5-2米快速下降,按此速度,北京地热水坚持不到百年。而在华清池所在的西安地区,地热水位下降速度已达每年3-4米。
半数以上温泉属“黑户”几页皱巴巴的纸上,王保国歪歪斜斜地记了一长串编号和名字,现在编号已到了115。自从2003年北京凤山温泉度假村开业后,北京每出现一家温泉单位,凤山温泉度假村副总工王保国就在纸上记下其名字。“编号115”意味着,目前北京已有115家温泉单位。
“2003年全北京对外营业的温泉单位还不到十家,”王保国说,“现在越开发越高档。”这让王保国感到压力越来越大,而更大的压力则来自于这些温泉中的“黑户”。所谓“黑户”指的是温泉行业中的违规单位——他们开采了地热水,但是没有在国土和水利部门办理采矿许可证和取水许可证。
根据北京市相关管理部门提供的名单,2012年3月,北京市地热协会共挑选出30家手续齐备且对外营业的温泉单位进行行业自律——北京市对外营业的合规温泉单位不到30%。此数据基本和《江南游报》记者章国斌近半年的暗访吻合。
据其调查,华东地区60%-70%温泉单位都没有办理采矿权证。2011年底,华东地区旅游记者联盟等团体发起了温泉调查和评选活动,令章国斌尴尬的是,在评选出的“华东游客最喜欢的温泉”单位中,有的竟也手续不全。南方周末记者向各地国土部门咨询发现,上海没有给温泉单位颁发过地热采矿许可证,浙江省只颁发过4份。
在地热资源较为丰富的广东省,广东温泉行业协会称有102家温泉单位,但省矿产资源管理处只颁发了60份采矿许可证。没有采矿许可证即属于非法盗采地热资源,大规模地热温泉“黑户”存在,将导致各地地热水位急剧下降。
不到百年时间,温泉从皇家专享变为大众娱乐,从自流泉变为深水井,可以想见,也许不消百年,地热水将枯竭,人们再无福享受温泉。地热温泉潜规则刨除“黑户”之外,北京地热协会秘书长助理雷坤超还在调研中发现了大量地热温泉的“行规”。2012年3月31日,北京地热协会组织30家单位参加了行业自律研讨会,会后,有10家因各种原因拒绝参加自律活动。
“有的称自己不对外营业,但其实也发会员卡;有的称自己装修改造,这批赶不上了;有的说经营状况不佳,还有的计量不配合。”雷坤超说。
具有采矿许可证只是第一道门槛,温泉企业运营之后,地热水使用量不能超过主管部门的核定量,并且要对地热水计量并缴纳矿产资源补偿费等费用。正规的地热井井口处应该安装“远传表”——计量水量水温并将数据传输到主管部门。
雷坤超发现,有的企业水表已经坏了,热水“白白”溜走,不留“踪迹”。按照北京市规定,地热井全部安装合格水表后,企业还要严格“分类缴费”。根据北京市矿产资源补偿费(地热)征收标准,不同温度和用途的价格不同。
以50℃以下的热水为例,住宅供暖每立方米仅收取3.5元,旅店业也只收取9元,而洗浴业、公共娱乐场所则高达55元。雷坤超在调查中发现,有的温泉企业开展洗浴服务,但仅按照9元甚至3.5元缴费。据业内人士透露,北京市已是全国管理较为规范的地区,在国土局下设立了地热管理处,地热协会的自律活动也受到地热处的指导。不过,中国科学院院士汪集旸透露,目前还有人借开采普通水井的名义开采了地热井。
而在个别评为“温泉之城”的地区,地热的矿产资源补偿费标准才刚刚设立,收取的金额竟由管理部门和温泉企业商议而定。水位下降,窟窿难补过去几十年间,北京的地热水水位已开始明显下降。“北京有三处天然温泉,一处是温泉镇的温泉村温泉,在1957年干涸;一处是小汤山温泉,1980年代中期干涸,现在唯一能看到的天然温泉是延庆的松山温泉。
”中国地质大学水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周训介绍说。1970年代,在地质学家李四光的倡导下,北京开始大规模勘探开发地热资源,当时打出的地热井深在1000米左右,有的井中热水甚至可以自行涌出地面;四十多年后,最大开采井深已超过4000米,相当于从东单到西单的距离,而热水只能自行上涌到距离地面六七十米处。据中国矿业联合会地热专业委员会(下称中矿联)常务副主任宾德智统计,1971年到1995年,北京市每年开钻的地热井只有5眼,1996-2000年后上升为15眼,2000-2005年达到30眼,此后维持在每年20眼。四十年间,北京开采了近500眼地热井。
大量开采和利用导致北京地区地下热水位每年以1.5-2米快速下降,按此下降速度,北京地热水坚持不到百年。而在华清池所在的西安地区,宾德智称下降速度已达每年3-4米。目前,要让地下热水得以可持续利用,最好的办法是“回灌”,即将用过的地热尾水或其他合适的水及时回灌到地下进行补充。
为保证收支平衡,开发单位需要打双井。不过,即便在管理较为规范的凤山温泉,也没有采取回灌措施,“成本太高”。王保国不愿意再出700万。
除成本之外,回灌还面临堵塞等技术难题,需要加压、酸化和清洗。“这是国际普遍难题,但是国外管理严格,从源头控制,不能回灌就不让开采。
”汪集旸院士说。在回灌工作已开展十来年的小汤山,回灌量仍不到开采量的一半。
至于全北京的回灌量,北京地热协会秘书长姜再新称“小到难以统计”。4月22日,中矿联在江苏东海县组织召开了“全国地热(温泉)尾水回灌与弃水处理应用技术研讨会”,会上,北京市的技术人员撰文称,除小汤山地区外,其他地区的回灌效果不明显,地热水位仍然持续下降。
重重监管盲区事实上,很多省市都已出台地热资源管理办法,对地热的勘探、开发、利用、回灌、环保等环节都有明确规定,国土部门的网站也公布了采矿权单位名录,消费者甚至可从中查询某温泉是否办理了手续,管理部门也极易查明谁是违规的。但一位不愿具名的地热管理人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,作为资源管理单位,地热温泉存在管理盲点。“很难将温泉等同于地热水,再将地热水等同于国土部门管辖。
”这是因为,地热主管部门很难知晓,辖区内的温泉究竟打的是地热水,还是掺假的普通的热水,而且国家也对温泉的水质没有相关规定,所以基本无法监管。鉴于地热水的矿产和水资源属性,全国各地区主管部门不一,国土、水利,甚至还有旅游部门。
王保国笑称,他们温泉度假村要加入的协会有四个:地热协会、温泉旅游协会、沐浴协会和饭店协会。宾德智还提出了一个难点,在北京,有的地热井是部队或政府机关开钻的,他们不上报,管理部门也无从核查。2011年,国家旅游局颁发了《温泉企业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》标准,其中即对温泉水质提出具体要求,这有助于监管部门分辨温泉是否来自地热资源,但值得注意的是这只是行业推荐标准,并不强制执行。
5月14日,雷坤超告诉南方周末记者,《北京市地热(温泉)行业自律标准》的试行版已经出炉,包括法规合规性和企业内部管理等多项内容。“我们不能公布谁是坏人,只能先公布好人。”姜再新说。虽然各方都开始从不同的角度规范温泉行业,作为全国地热井最多的北京,如此大规模、超强度开发地热水“性价比”并不高。
“每降低100米温度平均升高3℃,按道理北京3000米深的水温应该达到90℃,但现在只有60-70℃。这不是在金山挖金子,而是在烂泥里挖金子。”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赵平警醒道。
(实习生郑育杰、王静怡亦有贡献) .blkComment p a:link{text-decoration:none}.blkComment p a:hover{text-decoration:underline}.icon_sina, .icon_msn, .icon_fx{ background-position: 2px -1px}.icon_msn {background-position: -25px -1px;}.icon_fx {background-position: -240px -50px;}分享到: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| 今日微博热点。
本文来源:开云(中国)Kaiyun-www.sinobankpay.com